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科技强国,奋斗有我 ” 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车开进常州中科摩通

发布时间:2023-11-21

2023年11月20日,以科技强国,奋斗有我为主题的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国活动月暨江苏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常州站)在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团市委副书记王芳,江苏理工学院电气学院副院长俞洋,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教授李卫平,中科摩通董事长赵丹以及市青年商会企业家代表和市青年科技人才联盟科技人才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活动。


image

image 

image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省第十五次团代会以来,江苏共青团奋力答好青春建功的时代答卷,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施展才华、奋发进取,努力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凝聚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关键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

image 

 

团市委领导与中科摩通董事长赵丹共同揭牌“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上,团市委领导讲话。他指出,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把国家的“需求清单”作为自己的“科研清单”,厚植爱国爱党的大情怀;科技是青年勇挑大梁的重要支点,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聚焦“卡脖子”环节、产业链创新链的断点堵点,勇当“挑大梁”的主力,孕育创新创业的大梦想;直通是科技彰显价值的有效途径,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走出象牙塔、走下写字楼、走向生产线、走到企业里,为科研成果寻找更多“用武之地”,成就青春无悔的大事业。全省各级团组织、青联、青科协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政府、企业、机构和人才共享更多创新成果。

同时,市青商会秘书长许健与市青年科技人才联盟副秘书长戴华平进行了合作共建签约。

 


最新动态

中科摩通:与恒创智行达成乘用车EMB产线项目战略合作

2025-09-17

近日,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与恒创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乘用车EMB产线项目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智能制动系统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共建”的关键跨越。        汽车制动领域的“隐形冠军” 恒创智行是一家专注于车辆电控制动系统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在商用车和乘用车制动系统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电子机械制动(EMB)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恒创智行依托万安集团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领域的深厚积累,聚焦EMB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形成技互补与市场联动。同时,也是EMB产业化应用领先企业。其EMB产品,具备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特性,响应速度、制动精度及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气制动系统。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安全基石” 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系统通过电机直驱替代传统液压制动,实现制动响应速度缩短至90毫秒以内,同时具备轻量化、低维护成本及高智能化兼容性优势。作为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核心执行部件,EMB技术被全球视为下一代制动系统的标准解决方案。据行业分析,2023年全球EMB系统市场销售额达到了0.0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9.45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有望突破10.3%。然而,其产业化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高精度装配要求,二是大规模量产稳定性验证。 破解“卡脖子”难题,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中科摩通已实现商业化EMB总装测试线落地。采用第三代EOL性能测试技术,可完成防侧翻功能验证、半物理仿真模拟等关键环节,大幅提升装配效率,此次合作,中科摩通将负责产线柔性化模块开发、AGV物流系统集成及MES数字化管理,实现量产,缩短EMB产品开发周期,推动线控制动成本下降,加速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EMB系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制高点”。此次中科摩通与恒创智行的战略合作,在国内EMB产线装备技术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与实践,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模式,推动中国从“制动系统进口国”向“技术标准输出国”转型。未来,双方计划将合作延伸至智能底盘、车联网等领域,为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喜报 | 中科摩通上榜江苏省“新质生产力科技馆”名单

2025-09-17

中科摩通AI首席科学家代印唐:深耕智能领域二十载,以大模型技术赋能产业革新

2025-09-17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今天,如何让前沿科技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中科摩通AI团队首席科学家代印唐博士,凭借二十年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积淀与产业实践经验,带领团队成功研发"CASMT AI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为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这位集顶尖学术背景与产业实战经验于一身的科学家,正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技术突破: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的产业实践 作为中科摩通AI团队的核心成果,"CASMT AI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突破了传统工业设计软件"单一功能、固定流程"的局限。该模型通过整合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了从需求文本到设计方案的智能生成,支持多场景、跨领域的自动化设计需求。"传统工业设计需要工程师手动编写参数、调试模型,而我们的系统能理解自然语言描述的设计需求,自动生成符合工程规范的3D模型与工艺方案。"代印唐解释道。这一创新源于他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在智能制造升级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设计周期长、定制化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技术团队通过构建超大规模的行业知识库,结合自监督学习与强化学习算法,使模型具备"学习-推理-优化"的闭环能力。产研融合:从实验室到产业场的跨越代印唐的职业生涯始终贯穿着"技术落地"的执着追求。加入中科摩通后,他推动建立"需求洞察-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迭代优化"的创新闭环。在CASMT AI大模型开发过程中,团队与电子信息等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依托中科摩通强大的设计资源库,采集百余条产线的千万级高质量训练数据,收集上万条设计需求数据,确保模型输出符合工程实际。生态构建:培育AI时代的创新人才 代印唐始终关注技术传承与团队建设。在中科摩通,他推行"导师制",要求技术骨干同时承担研发与带教任务,培养出既懂算法又通工艺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双向奔赴。"代印唐透露,团队正与多所高校共建"智能设计联合实验室",开放部分脱敏产业数据供教学研究使用,同时为优秀学生提供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这种开放合作模式已吸引包括5名博士、6名硕士在内的20余人加入团队。 未来展望:让AI成为产业升级的普惠工具面对大模型技术引发的全球竞争,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以AI科技替代人工,而是将人力资源从繁琐的简单重复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去致力于更高层级的制造科技研究开发工作。 团队下一步将重点优化模型的轻量化部署能力,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同时探索与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等技术的融合路径。目前团队还启动了整合设计、仿真、制造三者的CAX AI合一平台的研究开发工作。 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参数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解决人类社会的实际问题。CASMT AI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利用其多模态垂直领域工业大模型技术将深度赋能智能制造,推动行业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同时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柔性自动化设计重塑产业生态,成为智能制造升级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