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9
在我国中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毛竹,在最初的四五年里,人们几乎观察不到它在成长,随后的日子里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每天都可以长半米多,一两个月就有五六十米高。这种毛竹用四五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的根系,长达数千米,最终创造了自然界生长的神话。
我们身边也有像毛竹这样的人,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丹便是一位典型的代表。
摩厉以须
在中科摩通公司很多地方以及宣传册中都有“摩厉以须,通力以达”的标语。其中“摩厉以须”出自《左传》,意为磨快刀,以备不时所需。也可以理解为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命运挑战中得以制胜。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赵丹对自己的要求,他凭此从一个农村普普通通的孩子成功逆袭,成为常州市好青年和科技型企业家。
赵丹在学生时代就一心扑在学习上。虽然他没有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我国的名校学府,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可能开始您根本看不到他明显的成长,甚至很多人都感知不到他的存在,不过这些反而让他谦卑的品格显得更加突出。为此,他也变得更加努力,不管是在游戏声不停的学生宿舍、还是在嘈杂的公交车上,赵丹都在潜心学习,钻研自己所报的自动化专业,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笨鸟先飞,要为顺利走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良好而又牢固的基础。
2007年,赵丹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坚实的专业知识成功进入了常州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常州分所所在单位,号称是我国机器人研发制造的“黄埔军校”。他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他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青睐和信任,与此同时,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理论和实践相贯通更是突飞猛进、大幅提升。
2014年,到了赵丹的而立之年,他在常州科教城正式组建了创业团队,致力于智能制造产业化推进,服务中国制造2025,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最终,他将公司打造成领先的数智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不过,创业犹如蚕吐丝结茧一样,不但要不停地付出,有什么苦还得躲在暗无天日的茧房内默默忍受,要想实现蝶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赵丹创业起步时,只有几个人,规模小、纳税少,没人知晓、也没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纵然有美好的愿景,然而现实是开拓市场并不简单。而且他走的是数智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之路,所有客户要求的都是需要量身定做的,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都非常大,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过去了,公司还不见效益,创业团队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有的人打起了退堂鼓。
这是赵丹遇到的至暗时刻。当时,他赶紧和创始团队进行深入沟通,他觉得要是这样放弃,前功尽弃也就罢了,可是实在可惜了,他认为方向没有错,只是需要时间。于是,他顶着巨大压力,请求大家再给一年时间,保证一定能取得成功……
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再从工作到创业,赵丹经历了三次跨越和成长。学生时代完成专业知识和技术理论的积累,工作后将技术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沉淀,而创业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特别是他心态上的转变,变得越发的自信、乐观和强大。他不但学会了向外部拓展,更学会了内省,一切从自身找原因、向内索取,并立志扛起常州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面旗帜。或者说,在这个时期,他像毛竹一样在默默无闻地扎根,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便一冲登上很多人遥不可及的巅 峰。
赵丹走到今天,已拥有10余年智能制造领域从业经验,从2014年创业开始,曾主导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工具等行业多个首台(套)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个人拥有8 项发明专利和57项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装备产线》被常州市总工会评为常州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他本人也获得了“国创能源杯”新能源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奖励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以及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好青年、钟楼区“优秀企业家” 、“钟楼新力量”等多项荣誉。
通力以达
2019年,赵丹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重新整合,在常州钟楼区与中科院江苏智能院、常州创业投资集团共同创建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从此,赵丹苦尽甘来,事业迎来崭新的阶段,势如破竹、节节高升。
“通力以达”一词由赵丹自创,这并不难理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做足充分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不能做无把握之事。这是他对他团队的期望。取摩厉以须、通力以达两个词的首字,再加上共同创立单位中科院江苏智能院,公司名称“中科摩通”便由此而来。
俗语说人出一百形形色色,自己管好自己、做到全力以赴容易,可是在团队几何式增长的情况下,要做到大家通力合作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公司度过定战略、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的阶段以后,就面临着组班子带团队的问题。高效管理对减少企业内耗、取得高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犹如带兵打仗,带得好就是常胜将军,迎来高速发展。带得不好就是一盘散沙,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果。更何况,“中科摩通”公司还是一个年轻化、技能型的团队,要想发挥各自所长,做到通力合作,真是难上加难。
“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做到文化融合、以诚相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赵丹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中科摩通’公司实行项目制管理,从不论资排辈,只要有才华就能发挥作用,只要是金子就能发光发热。我们‘中科摩通’公司为员工搭建了一个能够多渠道晋升、能够获得成就感,并且能够实现他们个人需求与价值的平台,争取为他们建立一个具有归宿感的大家庭,进而实现我们“中科摩通”公司的平台价值,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实现共同目标。”赵丹身上的“三基色”,构成了他五光十色的全部。首先他做人做事总是充满敬畏和感恩之心。他是技术出身,认为强中自有强中手,于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如今还在中欧商学院攻读EMBA,以提升自己的全球视野、投资管理水平。他感恩所有人,哪怕是门卫都是他感恩的对象。同时,他是个积极向上的人,具有很强的事业心。他下定决心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乐观的他总能不断地暗示自己运气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有,他淡泊名利,格局很高,懂得放权。
在“三基色”的基础上,“中科摩通”公司不但文化做到了很大的创新开放性、很强的理解包容性,薪资体系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很大的优越性。由此一来,“中科摩通”公司就能很好地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才融合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形成战无不胜的优秀团队,最终实现共同价值。“中科摩通”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引导市场,重视研发技术投入,吸引各类人才,研发团队占比达50%以上,并紧盯新能源汽车领域,成功为汽车电子和锂电等领域开发智能产线解决方案,重点深耕热管理、动力储能电池、域控制器、扁线电机、固态电池等领域。短短数年已在诸多行业领域获得数十项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产线、电子水泵控制器自动化产线等都是高新技术产品,顺利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第七届“创客中国”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100强、2022年“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装备制造领域一等奖、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类)、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第十三批创业企业等多项荣誉。
“中科摩通”公司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就具备了视觉控制、可编程控制、数据追溯、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能力,建立健全了高精度输送线、自动化工序机器人、视觉检测装置、性能测试等智能化产线研发体系,并与中科院智能院深度合作专注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节省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变革。这样一来,“中科摩通”公司自然就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仅成立三年,今年销售合同超过2亿元,预计明年销售合同达到5亿元。同时,“中科摩通”公司的核心优势、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成功吸引三轮投资人投资,为下一步上市做好了铺垫。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赵丹摩厉以须,博采众长,集智创新,凝聚团队力量,实现通力以达。在此,以郑板桥的七言绝句《竹石》来形容赵丹和他的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9-17
近日,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与恒创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乘用车EMB产线项目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智能制动系统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共建”的关键跨越。 汽车制动领域的“隐形冠军” 恒创智行是一家专注于车辆电控制动系统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在商用车和乘用车制动系统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电子机械制动(EMB)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恒创智行依托万安集团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领域的深厚积累,聚焦EMB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形成技互补与市场联动。同时,也是EMB产业化应用领先企业。其EMB产品,具备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特性,响应速度、制动精度及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气制动系统。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安全基石” 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系统通过电机直驱替代传统液压制动,实现制动响应速度缩短至90毫秒以内,同时具备轻量化、低维护成本及高智能化兼容性优势。作为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核心执行部件,EMB技术被全球视为下一代制动系统的标准解决方案。据行业分析,2023年全球EMB系统市场销售额达到了0.0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9.45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有望突破10.3%。然而,其产业化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高精度装配要求,二是大规模量产稳定性验证。 破解“卡脖子”难题,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中科摩通已实现商业化EMB总装测试线落地。采用第三代EOL性能测试技术,可完成防侧翻功能验证、半物理仿真模拟等关键环节,大幅提升装配效率,此次合作,中科摩通将负责产线柔性化模块开发、AGV物流系统集成及MES数字化管理,实现量产,缩短EMB产品开发周期,推动线控制动成本下降,加速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EMB系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制高点”。此次中科摩通与恒创智行的战略合作,在国内EMB产线装备技术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与实践,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模式,推动中国从“制动系统进口国”向“技术标准输出国”转型。未来,双方计划将合作延伸至智能底盘、车联网等领域,为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中国方案。2025-09-17
2025-09-17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今天,如何让前沿科技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中科摩通AI团队首席科学家代印唐博士,凭借二十年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积淀与产业实践经验,带领团队成功研发"CASMT AI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为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这位集顶尖学术背景与产业实战经验于一身的科学家,正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技术突破: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的产业实践 作为中科摩通AI团队的核心成果,"CASMT AI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突破了传统工业设计软件"单一功能、固定流程"的局限。该模型通过整合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了从需求文本到设计方案的智能生成,支持多场景、跨领域的自动化设计需求。"传统工业设计需要工程师手动编写参数、调试模型,而我们的系统能理解自然语言描述的设计需求,自动生成符合工程规范的3D模型与工艺方案。"代印唐解释道。这一创新源于他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在智能制造升级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设计周期长、定制化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技术团队通过构建超大规模的行业知识库,结合自监督学习与强化学习算法,使模型具备"学习-推理-优化"的闭环能力。产研融合:从实验室到产业场的跨越代印唐的职业生涯始终贯穿着"技术落地"的执着追求。加入中科摩通后,他推动建立"需求洞察-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迭代优化"的创新闭环。在CASMT AI大模型开发过程中,团队与电子信息等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依托中科摩通强大的设计资源库,采集百余条产线的千万级高质量训练数据,收集上万条设计需求数据,确保模型输出符合工程实际。生态构建:培育AI时代的创新人才 代印唐始终关注技术传承与团队建设。在中科摩通,他推行"导师制",要求技术骨干同时承担研发与带教任务,培养出既懂算法又通工艺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双向奔赴。"代印唐透露,团队正与多所高校共建"智能设计联合实验室",开放部分脱敏产业数据供教学研究使用,同时为优秀学生提供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这种开放合作模式已吸引包括5名博士、6名硕士在内的20余人加入团队。 未来展望:让AI成为产业升级的普惠工具面对大模型技术引发的全球竞争,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以AI科技替代人工,而是将人力资源从繁琐的简单重复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去致力于更高层级的制造科技研究开发工作。 团队下一步将重点优化模型的轻量化部署能力,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同时探索与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等技术的融合路径。目前团队还启动了整合设计、仿真、制造三者的CAX AI合一平台的研究开发工作。 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参数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解决人类社会的实际问题。CASMT AI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利用其多模态垂直领域工业大模型技术将深度赋能智能制造,推动行业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同时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柔性自动化设计重塑产业生态,成为智能制造升级的核心引擎。